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倫敦奧運開幕 看見英國的驕傲!


倫敦奧運開幕 看見英國的驕傲!

2012/07/28 12:00 綜合報導     地區:國外報導

        倫敦奧運的開幕式,在今天凌晨終於登場,號稱是地表上最偉大的一場秀,果然很有看頭。而其中最大驚喜就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跟飾演007的演員丹尼爾克雷格,用預錄影片的方式,跳傘進入會場,真的很有創意。


倫敦奧運開幕了,現場八萬民眾和全球十億觀眾都在看,英國人怎麼用4200萬美金、一萬兩千名志工PK四年前北京奧運,150億美金的超高成本,這次他們要玩創意。

007情報員最新任務,怎麼會來到白金漢宮呢?還直闖女王辦公室,在皇家柯基犬帶路之下,007帶著女王搭上直升機,一路飛過倫敦鐵塔、大笨鐘,直達奧運主場館倫敦碗上空,預錄好的影片和場館上的直升機搭配的剛剛好,驚喜還在後面,因為就在這個時候,女王和007一躍而下,跳傘降落真是太勁爆了,女王搞創意再從會場現身,別出心裁也讓全場爆出掌聲。


貧民百萬富翁鬼才導演的巧妙安排不只如此,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現身,為孩童說故事,但可怕的佛地魔竟然現身壞嚇小朋友。而英國知名的倫敦交響樂團,演奏電影火戰車主題曲,喜劇演員豆豆先生竟然敢搞笑彈電子琴玩自拍,彈到一半甚至睡著做起了白日夢,最後被大指揮一瞪才清醒,讓全場笑翻天,向來拘謹的英國人,開幕式不但女王跳傘,還惡搞倫敦交響樂團,展現了難得的幽默。


本文引自:http://news.cts.com.tw/cts/sports/201207/201207281058587.html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奧運五環閃耀 見證工業時代輝煌


奧運五環閃耀 見證工業時代輝煌


  • 奧運五環閃耀 見證工業時代輝煌

  • 洪偵源

    2012年7月28日 04:59
      
      
    • 奧運五環閃耀倫敦奧林匹克體育場。(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洪偵源/綜合報導

    矗立在倫敦奧林匹克體育場內的6根大煙囪,象徵著英國過往輝煌的工業時代,火紅的融鐵注入大鐵環中,最後成為閃耀的奧運五環標誌,短暫而絢麗的橋段,清楚呈現英國引以為傲的工業革命時代。

    奧斯卡名導丹尼鮑伊操刀的開幕表演,懷舊的英倫田園風光中,突然出現一名西裝鼻挺的男子,鄉村綠地與牛羊逐一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煙囪與蒸汽引擎。

    此人扮演的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工程師布魯內爾,他過人的遠見與膽識,打造許多加速英國發展的工程建築,如泰晤士河隧道、帕丁頓車站等,深受英國人民尊敬。

    聳立的6根大煙囪,以及4具大型蒸汽引擎不停地推動,最後眾人開始融鐵,一串火紅緩緩注入大鐵環中,工業時代最重要的鋼鐵鍛造技術,透過奧運五環的誕生襯托出來。

倫敦奧運開幕 看見英國的驕傲!


倫敦奧運開幕 看見英國的驕傲!

2012/07/28 12:00 綜合報導     地區:國外報導
字級    
與Facebook好友分享
與Twitter好友分享
與Plurk好友分享
推薦
回應
訂閱




倫敦奧運的開幕式,在今天凌晨終於登場,號稱是地表上最偉大的一場秀,果然很有看頭。而其中最大驚喜就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跟飾演007的演員丹尼爾克雷格,用預錄影片的方式,跳傘進入會場,真的很有創意。
倫敦奧運開幕了,現場八萬民眾和全球十億觀眾都在看,英國人怎麼用4200萬美金、一萬兩千名志工PK四年前北京奧運,150億美金的超高成本,這次他們要玩創意。
007情報員最新任務,怎麼會來到白金漢宮呢?還直闖女王辦公室,在皇家柯基犬帶路之下,007帶著女王搭上直升機,一路飛過倫敦鐵塔、大笨鐘,直達奧運主場館倫敦碗上空,預錄好的影片和場館上的直升機搭配的剛剛好,驚喜還在後面,因為就在這個時候,女王和007一躍而下,跳傘降落真是太勁爆了,女王搞創意再從會場現身,別出心裁也讓全場爆出掌聲。
貧民百萬富翁鬼才導演的巧妙安排不只如此,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現身,為孩童說故事,但可怕的佛地魔竟然現身壞嚇小朋友。而英國知名的倫敦交響樂團,演奏電影火戰車主題曲,喜劇演員豆豆先生竟然敢搞笑彈電子琴玩自拍,彈到一半甚至睡著做起了白日夢,最後被大指揮一瞪才清醒,讓全場笑翻天,向來拘謹的英國人,開幕式不但女王跳傘,還惡搞倫敦交響樂團,展現了難得的幽默。

本文引自:http://news.cts.com.tw/cts/sports/201207/201207281058587.html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電視亡國

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

 


電視亡國

電視生態沉淪下的文化大危機
撰文 / 劉俞青.研究員 / 楊卓翰


低成本的談話性節目氾濫,台灣電視文化正在快速沉淪。


■前言

全球數位電視大戰正式開打,當世界各國紛紛搶奪數位主導權之際,台灣的數位電視普及率至今只有6%,遠遠低於中國的47%,更遑論香港電視已是百分之百數位化。因此,台灣的青少年躲在房間觀看的,是中國的網路電視PPS,小朋友喜愛的卡通「喜羊羊與灰太狼」也是中國製,向來在科技、文化上自詡領先中國的台灣人,在不知不覺中,逐漸交出華人影視市場主導權。長久以來,台灣有線電視被財團壟斷,業者荷包賺飽飽,20年都沒有競爭的電視環境,節目品質低落,自製節目愈來愈少,台灣文化逐漸喪失,最後將形同於亡國。電視數位化嚴重落後、電視節目品質低落,馬總統,您看見了嗎?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經驗。一早坐上計程車,路上司機大罵:「現在台灣的電視真難看!」進到公司,隔壁同事也在談,「昨天晚上電視轉來轉去,就是轉不到一台好看的節目」。類似的抱怨,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台灣電視節目難看,早已不是新聞,但你不知道的是,台灣電視難看的嚴重性,遠遠超乎你我想像。在全球數位電視大戰開打的今天,台灣電視產業至今還是一片數位荒漠。在數位媒體平台的爭奪戰中,台灣完全缺席,在數位影音內容的製作上,台灣也沒有角色。截至今天為止,台灣的數位電視普及率只有六%,遠遠落後中國的四七%、更遑論香港的一○○%,在全球排名上敬陪末座,只與柬埔寨差不多,以至於台灣電視節目的水平,在少數財團的把持下,近二十年來始終原地踏步。


■台灣數位電視普及率全球倒數台灣人成地球次等公民然而,自始至終,看不到政府的角色在哪裡?這麼多年來,市井小民對電視內容的抱怨,始終沒有被凝聚成有意義的發言,加上一個無能的政府,長期縱容財團的壟斷剝削,打開電視,你還能期待看到什麼?台灣電視沒有數位化,設備不求翻新,近期就有一個令人難過的笑話,在電視圈流傳。今年六月世足賽在南非開踢,年初,年代電視台派人與南非洽談購買轉播權,當年代開出只要買SD(standard definition,標準畫質)影帶時,對方非常詫異,表示「現在全世界只有買HD(high definition,高畫質)送SD,早就沒有單買SD的電視台了」,主辦電視台還一再向年代確認,是否弄錯了?等到年代電視台明確表示,的確只要購買SD的轉播權,南非電視台才為了台灣,特別重新研擬一份專為購買SD的買賣合約。


■中國政府帶頭作多PPS搶攻台灣年輕人的心這個小故事的背後,呈現的其實是一個殘酷得令人難過的事實:台灣整體電視環境沒有數位,幾乎要被邊緣化了,以至於台灣人成為地球次等公民,人家看高畫質,我們只能看標準畫質。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為推動電視品質提升而成立的博理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浩難掩憂心地說:「台灣是全球電視科技製造最先進的國家,竟然也是電視應用最落後的國家。」再看一個令人不寒而慄的現象。如果你也是網路一族,近年來,一定會震懾於PPS(PPStream)的影響力。PPS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網路電視平台,當台灣還停留在數位荒漠的同時,為了爭取全球數位的發言權,中國早已傾國家之力,支持PPS的發聲,在PPS上幾乎可以看遍兩岸三地所有當紅的電視劇。最近PPS甚至跨海來台,在台灣《動腦》雜誌上刊登廣告,影響力還在快速擴散當中。根據統計,光是台灣,每天至少有三十萬人在PPS上看電視節目,是時下台灣年輕人最常瀏覽的網站之一。但這個在中國官方默許下迅速壯大的網路平台,上頭有一堆台灣的自製節目,從「命中注定我愛你」到「那一年的幸福時光」,全都有,這些台灣屈指可數的自製節目,因為缺乏設備平台和周邊環境的配合,被迫必須藉由中國的數位平台發聲。無論PPS上內容版權的合法性是否仍存在灰色空間,但PPS的壯大與存在已經清楚證實一件事:相對台灣,中國領導人顯然已經充分意識到掌握數位權的重要性,試圖透過掌握數位媒體平台,成為下一回合華人影視市場的主導者,這就是中國看到的機會。從平台到內容,中國的影視產業在官方強力作多下,在華人市場的表現確實越來越亮眼。近三年來,台灣外購自中國的影片數量直線上升,我們的生活周遭,幾乎被中國影視層層包圍,小朋友每天守在電視機前看的卡通「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中國製的,青少年躲在房間從PPS平台上看電視,父母在客廳看的則是中國連續劇「蝸居」。在這場文化戰爭裡,台灣文化節節敗退,從退出客廳、甚至退出整個家庭,台灣文化的傳承不再,台灣的下一代怎麼辦?過去許多台灣人一直自詡在科技、文化上領先中國,但今年一月,溫家寶以國務院總理的高度,在常務會議上正式宣布,將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三網融合,並在二○一五年全面實現。在「計畫經濟」主導下的中國市場裡,溫家寶的這席發言,顯然已將這場數位戰爭拉上第一線。不只中國,日本政府為了積極推動數位化進度,家中還沒有轉換接收數位訊號的電視,開機時螢幕下方就會出現一個方塊提醒,而且隨著二○一○年底的政策大限接近,這個提醒的方塊還會隨著倒數時間不斷放大。


■無能的台灣政府數位政策一片沉默而英國尤有甚之,直接將數位政策入法,納入《電信法》的規範中,明言數位公民權是重要的國民權利之一。當全世界不約而同以國家領軍,搶進數位進程的同時,只有台灣,悄然無聲。然而,在失去數位媒體平台之後,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失去文化發言權。過去只要打著「台灣出品」的流行影音文化,幾乎就是縱橫兩岸的「領導品牌」;但曾幾何時,這個領先地位不再,從《亞洲週刊》的流行音樂排行榜上的消長,可以清楚看到這個趨勢,台灣歌手入榜的人數不斷下滑,這個令人不忍卒睹的現象,是否與逐漸失去媒體發聲平台有關,答案不言可喻。數位化其實是一連串的過程,從網路建設、終端設備到內容服務都必須全部更新,如果從公共頻寬的角度解釋,數位化之後,可以讓出更多的頻寬空間,去做更多的利用,因此在頻寬有限的前提下,數位之路是全球必然的趨勢。對電視觀眾而言,數位化可以讓電視畫質的解析度更高、更好看,還可以有隨選互動的功能;但除此之外,數位化對台灣而言,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意義,就是藉由數位化的過程,一舉打破將近二十年來有線電視把持台灣電視的僵局,重新啟動一個全新的電視世代。這,才是在爭取國際發言權之外,數位化帶給台灣真正的意涵。


■「六百元吃到飽」是萬惡之首數位化是打破僵局的契機二十年來,台灣電視一直存在一個畸形的現象,就是有線電視普及率居全球之冠,高達八○%,全台擁有四百萬戶的收視戶。而二十年來,這四百萬收視戶只有一套收費制度,就是由頻道商與系統商共同建立、並傾全力鞏固的「六百元(至五五○元不等)吃到飽」。如果以每戶每月繳交六百元計算,台灣一共約五百萬戶收視戶,換算下來,我們一年共繳了二八八億元的有線電視費用,這塊將近三百億元的電視大餅,多年來就由系統商、頻道商共同分食、壟斷,除了極少數目前仍願意自製節目的電視台之外,其餘絕大多數的業者,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每年可以坐收幾千萬元到數億元不等的權利金。多年來,所有的電視觀眾,幾乎都被這個「六百元吃到飽」所綁架,頻道商與系統商藉此把持、壟斷整個市場,利用黑白兩道的勢力,與層層包圍的政商關係,鞏固自己的利益,抵制外來者的侵入。因為幾乎沒有市場競爭,最重要的觀眾收視權益,完全被漠視。這就是自一九九三年《有線電視法草案》公布以來,台灣電視產業的慘況。對收視戶而言,每個月花六百元,就可以看遍近一百個頻道,似乎很划算,但陳浩形容,「吃到飽」的興起是破壞美食文化的元凶,因為吃到飽沒有美食可言。同樣的,電視頻道「六百元吃到飽」,則是破壞電視品質與進步的動力,是阻擋台灣電視進步的最大絆腳石。前金管會主委、研究國內有線電視產業多年的中研院研究員施俊吉更指出,只要政府一天不介入,所有藉此封鎖市場主宰媒體的手段,還會持續下去。因為橫豎都有六百元,所以大多數頻道商不會去設想,觀眾想看什麼?怎樣製作更精緻的節目?而只是想如何壓低成本,以創造更高的收益,更遑論投入高資本購買數位設備。因此導致了台灣電視節目品質始終停滯不前,也是台灣數位化進程淪為全世界倒數的關鍵因素。但頻道商與系統商卻在這個寡占市場的保護傘下,坐地分銀,長期享受令人稱羨的獲利。以唯一上市的系統商大豐有線為例,近三年的每股盈餘分別是四.二三元、三.○九元、四.○一元,三年加總已經超過一個股本,獲利穩定、亮眼。但是,觀眾真的喜歡六百元吃到飽?還是只因為沒有選擇,只能隱忍不發?為此,《今周刊》特別委由一○四人力銀行,做了一個電視收視滿意度的調查,赫然發現,台灣的觀眾對這樣的電視品質和環境,已經隱忍多時。調查結果顯示,僅有一四%的受訪者,對台灣的電視節目品質感到滿意,大多數則表示不滿意,其中,又以對不斷重播的節目、以及同質性過高兩項現況,感到最反感。此外,有將近八成的人對目前「六百元吃到飽」的收費方式覺得不滿意,並且願意嘗試新的收費方式,例如只要節目品質能提升,但改成「四百元只收看三十個頻道」的方式;當然,如果有新的電視台加入競爭,也有七四%的人覺得,這對提升節目品質一定有幫助。很顯然,觀眾早就對現況不滿,只是缺乏宣洩的出口。前消基會董事長、現任監察委員的程仁宏說,消基會其實經常接到民眾對於電視節目品質不佳的抱怨,台灣政府早就該大刀闊斧及早實施分組套餐制,用市場機制來篩選爛頻道,並取消系統分區限制,讓民眾有選擇的權利。我們調查歐、美以及亞洲主要國家的電視產業現況,發現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用吃到飽的方式,他們的消費者擁有選擇權。簡單的說,收視戶可以依個人需求,選擇二十個或三十個最喜歡的頻道,再針對所選擇的去收費。也就是,觀眾可能每個月付三百元,看三十個頻道,四百元看四十個頻道,如此,頻道業者為了爭取收視戶,就會努力做出好節目,以吸引觀眾的目光。然而,台灣在「六百元吃到飽」的緊箍咒下,衍生電視怪象連連,其中最常見到的怪象之一,就是不斷重播。


■怪象一「唐伯虎點秋香」重播超過八百次最有名的案例,當然就是已經重播超過八百次之多的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而根據《今周刊》的統計,以國內五家綜合台為例,我們每天收看的電視,至少有八到十小時是重播的節目,等於一天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段都在重播;而電影台的重播率更高,幾乎接近百分百,觀眾想要在台灣的電影台上看到新片,得有很好的運氣才看得到(見表)。另一常見的怪象,則是自製節目的製作成本不斷壓縮、再壓縮,導致「二一○○全民開講」、「大話新聞」這類談話性節目大舉出籠,因為這種節目製作成本最低。據一位電視台主管透露,一般談話性節目,若不是請大咖藝人,一集大約十萬元就可以搞定,以近年頗受年輕歡迎的「康熙來了」為例,每集製作成本大約三十萬元,而這個行情在台灣,已屬上乘。但是,你知道嗎?在亞洲市場掀起一片韓風的韓國古裝劇「大長今」,讓許多亞洲人包括你我,都因為此劇對韓國的歷史文化與民情有更深刻的了解,甚至還因此帶動韓國的觀光業成長,實質經濟效益難以估算;而這齣戲的製作成本折合台幣,大約是一集五百萬元。


■怪象二製作費相差懸殊 台灣節目節節敗退這場十萬元與五百萬元的遙控器大戰,你認為,台灣的勝算有多大?製作成本一降再降,連知名節目製作人王偉忠也忍不住在他的新書《不機車,很推車》裡大嘆,製作成本不斷下滑,是導致電視節目越來越難看的關鍵。他說過去在老三台的年代,製作成本高,他製作的春節特別節目裡,可以請來大牌如林青霞,表演擊大鼓等難得一見的精采畫面,讓他每次回到眷村老家,總有鄰居跟他大讚節目好看;但如今製作成本僅剩當時三分之一不到,頻道開放反而品質低落,當年鄰居的讚美聲已經很多年沒聽過了。施俊吉一針見血指出,電視台採購或製作成本低廉的節目,就是多年來台灣電視節目品質低落的主因。


■怪象三中、日、韓劇播出量是台劇三倍此外,成本低廉的外購節目氾濫,又是另一怪象。因為平均外購節目成本每集只要台幣十萬元,廣告收益又好,乾脆一路買下去;結果是,台灣的自製節目比重一路下降,以二○○九年為例,台灣電視台播出的日劇、韓劇與中國劇片數,幾乎各是台灣自製戲劇的三倍之多,民視總經理陳剛信說,這是頻道商長期在經濟效益考量下的結果。「台灣電視已經落入一個結構性的惡性循環」,三立電視執行副總蘇麗媚舉例說,截至目前為止,台灣培養出來許多優秀的大明星,隨著打開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價碼自然水漲船高,例如F4之首的言承旭,開出一集一萬美元的價碼,「依照台灣戲劇節目一集成本八十萬元的平均行情,誰請得起?」最後的結果是,大明星也隨製作人的腳步出走中國,拿別人的劇本,領別人的酬勞,演出的,當然也是別人的文化。但看這樣電視長大的台灣下一代心中,電視所傳遞的文化內涵會是什麼?不免令人憂心。陳浩強調,台灣在數位內容的競賽中,一定要強調本土文化,否則台灣的本土特質將消失在數位洪流中。國內傳播學大老、政大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說,自己家裡不裝有線電視已經快十年,因為電視裡根本沒有太多有用的資訊。在六百元吃到飽的緊箍咒下,台灣電視節目陷入惡質、僵化的市場環境,而且還在迅速沉淪,台灣的電視文化,在亞洲市場上的發言權,就像電視機上的音量一樣,不斷被轉小聲,也許有一天,就聽不見了。在這個全球數位競爭的時代,從電視這個黑黑的盒子裡放送出來的,早就不僅止於家庭裡的娛樂效果而已,一個國家的文化、觀光、甚至是國力,透過電視,分分秒秒都在競爭。如此,台灣的未來會如何?著實令人憂心。反觀中國現況,如果近期打開中國的電視頻道,無論湖南衛視、江蘇電視台等不同頻道,不斷從不同角度展現對全球通膨議題的關心、對歐巴馬期中選舉的結果分析,報導周延又詳盡。但同一時間,打開市場機制長期被嚴重扭曲下的台灣電視,「大S戀情」、「偶像明星遭燒傷」的新聞,被數以百次計地不斷重播;試想,看著這不同電視長大的兩岸年輕人,將來會有怎樣不同的思辯能力以及國際競爭力?表面上看,這是一場世界各國的數位內容之爭,但骨子裡,卻是一場國家下一代競爭力的世界大戰,這場攸關國力的關鍵戰役,台灣的勝算正在點滴消失中。


■最糟的時代是最好的機會黎智英看準商機,壹電視強力叩關弱化的市場就是侵略者最好的機會。台灣電視的停滯不前,看在外來競爭者的眼中,反而成了最滋養的沃土,所以,黎智英的「壹電視」帶著雄厚的資本與數位技術,強力叩關!壹傳媒旗下的《壹週刊》與《蘋果日報》,對台灣的衝擊與影響力無須多說,但這一次,他看準台灣電視市場被財團長期壟斷、加上無能的政府、隱忍不發的觀眾,共同培育出的絕佳機會,決定直搗黃龍,挑戰台灣的電視市場。事實上,在黎智英之前,已有中華電信的MOD挑戰現有的有線電視市場,但中華電信的商業競爭能力有待加強,後續效應還要持續觀察。生意腦袋靈光的黎智英卻有不同的戰略思惟,據悉,他已擬妥多套劇本(詳另文),包括與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簽下合約,未來新上映的電影,只要在院線一下片,壹電視的觀眾第一時間就可以看得到;並從香港借貸超過三十億港元(折合台幣約一四○億元)的雄厚資金,引進先進的數位設備,在台灣建立七百人電視團隊,誓言打下台灣電視一片江山。對電視業者而言,一場「黎智英時代」風暴,眼看即將啟動,但對所有的觀眾而言,只要是可能打破既有壟斷局面的衝擊,帶來刺激節目品質提升的動力,結果都令人期待。然而,在可能的大破壞來臨之前,我們還是對台灣近年來一路從影視、音樂、文化到網路平台節節敗退,處於落後挨打的局面憂心忡忡,近期《中國時報》一篇(輸掉寬頻布建,就有「文化亡國」之憂)的社論,引起許多網友熱烈討論,其中不乏許多父母對於下一代的憂心。文化亡國絕非危言聳聽,身為教育專家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政府再不覺醒,台灣文化就要淹沒在這場滾滾數位洪流中,什麼都聽不見了

本文引自:http://new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6314-1.html

2012年7月24日 星期二

數位家庭雲端服務新趨勢 人人都有一朵雲

數位家庭雲端服務新趨勢 人人都有一朵雲
2012/07/23-吳冠儀

幾年前,雲端服務只是個概念,「數位家庭」也僅限於少數的設備商所提出來的口號。然而隨著網路基礎建設的成熟發展,加上各種雲端服務的興起,以及多樣化智慧型終端設備的推波助瀾,消費者已經可以隨時隨地上網享受雲端服務所帶來的便利。

為了進一步加速雲端應用的普及化,行政院「數位匯流發展方案」明訂2015年將達成光纖用戶達到720萬戶、無線寬頻達到820萬用戶、80%家戶可接取100Mbps有線寬頻網路。此外,電信營運商也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動高速上網服務,如中華電信的光世代100M/100M、100M/40M、50M/20M三種新速率方案,已在2012年7月11日經主管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核准通過,讓消費者享有更高速的網路頻寬,同時也將雲端服務與網路應用藉由高速高品質的寬頻網路,快速滲透至每個家庭。

針對雲端服務在數位家庭的應用趨勢,雲端服務業者表示,目前雲端服務除了大家常見的Facebook、Dropbox、Plurk等社群服務外,新一代的雲端服務是讓人們能透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智慧終端設備,管理、監控、存取、分享家中的數位內容,結合數位家庭所建立的環境,讓雲端服務深入家庭,大家可透過雲端平台與家人朋友共同使用家中網路服務。透過APP應用程式讓人們能隨時隨地的「管控、存取、監看、分享」; 掌握數位家庭的無線網路安全管理,從遠端隨時隨地的掌握家中的即時狀態,透過即時視訊掌握家中環境的一舉一動。

業者指出,早期個人使用電腦應用的服務必需考慮到作業系統、硬體環境、軟體相容性等麻煩細節,在使用便利性無法突破之下,造成數位家庭概念一直處於只聞樓梯響的階段。然而雲端服務的成形,正好可以解決此一瓶頸問題。雲端服務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將軟、硬體和環境的顧慮完全移除,提供使用者一個「隨時隨地都可以使用」的服務。

透過方便快速的雲端服務,家人與好友除了可以即時分享各種數位影音資訊之外,對於居家安全監控亦可提供貼心的服務,例如出國旅遊時,可以即時看到家裡的居家環境,不必再擔心小偷入侵;出門上班的父母們,亦可以透過簡單的操作來控管家中小孩上網的習慣,進一步了解小孩是否適當的使用網際網路。因此,數位家庭的雲端服務不但結合了安全和便利性,更將其融入生活與娛樂當中,可以說是一個全方位的多元化服務。

友訊科技(D-Link)董事長高鶴軒表示,該公司植育雲端網通事業已有相當一段時間,今日終得「造雲成形」。高鶴軒說,為了實現這個雲端夢想,D-Link更是集結了全球各方資源、人力,花了數年的時間積極投入,才開創出今日的成果;以D-Link近期雲系列產品的推出為例,即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創新,包括了「雲路由、雲監控、雲儲存」等三個系列。高鶴軒指出,業界鮮少有品牌能夠像D-Link做這樣的投入,因此他特別強調,雲端網通新世代就從D-Link開始。

面對網路革命再進化的趨勢來臨,高鶴軒董事長認為,一個符合市場趨勢並貼近消費者需求的雲端服務,是可以讓消費者藉著雲端服務,並以個人需求為出發,任意應用、自行衍生出最符合個人生活的網路使用情境。其最終目的就是可利用雲端服務的簡單化和多元化,加上透過網際網路的普及化,讓人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一朵雲,也讓每個人的生活點點滴滴零時差的互相分享,拉進彼此的距離。


DIGITIMES中文網 原文網址: 數位家庭雲端服務新趨勢 人人都有一朵雲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cat=40&id=0000293736_NBZ6U2E045XG2L53UNVFM&ct=d#ixzz21Sz5qmK8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瑞奇35元搞定保溼 鋁罐飲料冰敷免錢


瑞奇35元搞定保溼 鋁罐飲料冰敷免錢 

Lita Huang

2012年7月18日 00:01
記者黃皓翎/台北報導

5TV與土豆網聯手製播的《瑞奇開講》昨17日進棚錄影,為了教觀眾如何以最省的方式達到消暑與保養的雙重功效,瑞奇從他的隨身小包中掏出神祕武器-生理食鹽水,「一瓶才35元,就可以達到保溼與抗痘的效果。」

曾經有過窮困日子的瑞奇透露,以前他很會長痘痘,但又沒有很多錢保養,所以只好尋求便宜的方法來做保養,他平常會將一瓶生理食鹽水分裝到小瓶子中,隨身攜帶當做保溼噴霧,「反正現在市售的保溼噴霧都被踢爆只是水,那還不如拿便宜的食鹽水當保養品」,既可以省錢又有保溼效果。
在大炎熱的夏天,美容少東瑞奇親自為王思佳等人傳授,最省錢、省事的「夏日抗暑妙招」。(記者邱榮吉/攝影)
在大炎熱的夏天,美容少東瑞奇親自為王思佳等人傳授,最省錢、省事的「夏日抗暑妙招」。(記者邱榮吉/攝影)


而夏日天氣炎熱,瑞奇也教大家如何清涼消暑。他拿出一個裝滿冰塊的洗臉盆,將毛巾放在盆中浸濕,擰乾後將毛巾敷在另一名主持人王思佳的手臂上,清涼感瞬間侵襲而來,王思佳忍不住直呼:「好涼!涼到我的心都涼了」,她說這也難怪每次都看到施工人員會拿濕毛巾圍在脖子上。

最後瑞奇還告訴大家一個不花錢的「小撇步」消暑方法,也就是到便利商店時,拿起冰冰涼涼的鋁罐裝的飲料,將瓶身擦拭後拿來敷在臉上,「這不僅可以降溫,還可以保溼跟減少出油,甚至能夠達到縮小毛孔的功效」,瑞奇還叫大家敷完後,記得擦完瓶身放回冰箱,就不用花任何一毛錢。但王思佳虧說:「這樣很噁心耶,之後買到那瓶飲料的人不就很倒楣」,瑞奇也立刻回說:「所以我說要擦一下瓶身啊。」

兩岸互聯網論壇/台灣業者:對兩岸是非常豐盛的盛筵!


兩岸互聯網論壇/台灣業者:對兩岸是非常豐盛的盛筵!

NOWnews.com 今日新聞網

2012年7月16日 16:10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16日上午,以『建構未來互聯網新生活』為主題的『2012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在臺北開幕。臺灣『今日新聞網』董事長張樹森在致辭時表示,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對于兩岸合作非常有意義。
根據中國臺灣網報導,張樹森表示,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已經是第四屆了,在這四年中,互聯網在軟件、硬體發展上都有長足進步,尤其是在終端應用上,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已經更貼近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現在的生活也幾乎離不開這些終端的應用。
本屆大會的主題與當前互聯網在新生活中的應用不謀而合,張樹森對此深有感觸。他說,事實上目前臺灣互聯網的發展也跟大陸有很多相契相合的地方。所以這樣的論壇對於兩岸在合作,或是在未來建構華人世界的互聯網的藍圖上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張樹森非常看好互聯網應用的前景,認為在商務、生活、文化等方面,未來都會帶來新風貌。針對第四屆論壇安排了很多技術面、產業面及理論面的交流討論,他認為『可以說是非常豐盛的盛筵』,相信『這次論壇在這樣的主題之下一定會有很多新的結論』。

本次論壇由中國臺灣網、中國互聯網協會、臺北市電腦公會、臺灣今日新聞網主辦,中國互聯網協會海峽兩岸互聯網交流委員會承辦,旺旺中時媒體集團、YAM蕃薯藤、臺灣年代數位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主辦、承辦單位希望通過本次論壇,進一步拓展兩岸互聯網業界的合作空間,優化資源配置,共同促進兩岸互聯網的繁榮與發展。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癌症不會傳染!

癌症不會傳染!

5TV 寫於 2012年7月18日 12:31 ·
   2012年7月17日,5TV攝影棚【瑞奇開講】節目錄影現場,來了一位很特別的來賓。
  石育瑋,一個你我都很陌生的名字,今年十六歲,一個很靦腆的小帥哥,現在就讀於宜蘭高中,十六歲,正是應該揮灑青春的年紀,十六歲,應該是對著未來有著屬於自己的夢想,但是對育瑋來說,他卻得承擔生命的沉重。

  癌症,似乎總是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的病症,卻悄悄的找上了育瑋,在他國三的時候,發現自己罹患骨癌,想想,國三,正是孕育著美好未來夢想的時候,還記得你我國三的時候在做甚麼嗎,對育瑋來說,似乎是上帝跟他開了一個好大的玩笑,但是育瑋並沒有就此對人生失望,他仍然努力於學業之中,考上了宜蘭的第一志願---宜蘭高中,不過由於病情的影響,在高一讀了二個月之後,育瑋必須先休學,與病魔對抗。
  
  當同年紀的孩子,正在過精采高中校園生活時,育瑋必須在病房中,接受一次次的開刀及化療,當同年紀的孩子正在豐富自己的生命的時候,育瑋卻必須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而奮戰,但是他並不因此喪志,他度過了一次次絕對不舒服的療程,他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人生中的大挑戰。

  夢想,並沒有在育瑋心中消滅,育瑋仍保有對人生的希望,他的興趣是運動,腳踏車、游泳、羽毛球,都是他喜歡的運動,學業,他也沒有放棄,雖然因為治療的關係,他休學了兩年,當同年紀的朋友已經在高三準備上大學,他現在才能開始進行高一的課程,但是他仍然有希望就讀的大學科系,育瑋希望自己能夠考上中興大學會計系,雖然家人不希望他有太大的壓力,希望他以身體為重,不過育瑋仍然笑著面對自己的人生。

  對於最近的重症兒童之家的事件,育瑋只想跟大家說「癌症不會傳染!」,就這樣一句話,可以讓我們知道,當少部分的人因為不了解或是其他原因,去抵制這樣的機構,是一件多麼可笑的事情,當這樣一個年輕人正在為生命而努力,對他來說,兒童重症之家只是一個可以幫助很多偏遠地區重症兒童及家屬的地方,不知道為什麼要被如此的驅趕,生病,每個人都不願意,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多一點的關心與同理心,或許,也更可以給這些生病的兒童,繼續向前走下去的力量。 

本文歡迎轉載 

關於骨癌的小知識:
骨瘤是比其他系統罕見的腫瘤,許多人對骨瘤的認知都還算陌生。就發生率而言,惡性骨瘤並不多。一般而言,骨瘤是一種泛稱,舉凡與運動有關的組織皆屬於此範圍,如骨骼,關節、關節滑膜與周圍組織,肌肉,伸腱,神經,血管,脂肪等組織所長出的腫瘤都是骨科治療範圍,也都習慣簡稱骨瘤。其實骨瘤應稱為肌肉骨骼系腫瘤,可分為骨瘤與軟組織瘤兩大類。骨癌的種類相當的多,主要可以分成原發性及轉移性骨癌兩大類。青少年的骨癌以原發性骨肉癌(Osteosarcoma)為主;十至十九歲是骨肉癌的好發年齡層,發生部位多於膝關節及肩關節附近,初期症狀為痠痛不己,尤其夜間常更為不適,中後期症狀是關節附近的腫塊發生。不過,骨肉癌的誤診率相當高,患者經常被診斷為「生長痛」或肌腱炎,而延誤病情,家有成長中的青少年的父母應提高警覺,尤其發現關節附近的不明腫塊,必須即刻延醫治療。骨肉癌在六十年代絕大多數要行截肢手術治療,而且五年存活率也相當低,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在過去,骨肉癌為一令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所幸,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來,隨著化學治療的長足發展,配合放射診斷學的進步及手術技術的提升,目前骨肉癌的五年存活率己大幅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國外知名醫學中心更可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左右。不僅如此,骨肉癌的手術治療也己進步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病患不必行截肢手術,減低對患者的身心衝擊。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兩岸互聯網論壇/張樹森:互聯網訊息及應用,超越電視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兩岸互聯網論壇/張樹森:互聯網訊息及應用,超越電視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NOWnews今日新聞網董事長張樹森16日上午在第四屆兩岸互聯網論壇致詞時表示,互聯網在訊息及運用上慢慢超越電視。(圖/記者邱榮吉攝)






2012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今(16)日在台北盛大登場,來自兩岸業界200多位代表參加,今日新聞網董事長張樹森指出,最近看過很多調查,發現互聯網在超越訊息界限及應用上慢慢的超越電視,未來將會在商務、文化等各方面都帶來新的風貌,且更加貼近民眾的生活。

2012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是繼2009、2010、2011年北京和台北論壇後,兩岸業界再一次共同在台北舉辦的互聯網產業發展交流盛會,以建構未來互聯網新生活為主題,將在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數位教育等領域進行深入的交流與研討,主辦單位包括台北市電腦公會、今日新聞網、台灣網、中國互聯網協會。

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是目前兩岸互聯網行業中頗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交流平台,在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經貿聯繫邁向深入的新形勢下,論壇將以更多元的方式,整合兩岸互聯網產業資源,讓兩岸互聯網業界關係更加密切,推動兩岸互聯網行業持續向前發展。

今日新聞網董事長張樹森指出,過去20年是在電視領域,今年是比較正式進入互聯網的領域,很高興能在台北跟這麼多的好朋友相聚,隨著本屆論壇的順利舉辦,兩岸互聯網論壇已經邁入第4屆,4年的時間,全球互聯網的技術,不論在軟體還是硬體,都有長足的進步,在終端設備–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的日益普及,輕量化與隨身化的特色,更深化網路與一般生活的結合,讓互聯網更加貼近民眾的生活。

他說,最近看過很多調查,發現互聯網在超越訊息界限及應用上慢慢有超越電視的趨勢,未來將為商務活動、等各方面帶來新的風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建構未來互聯網新生活,則是具體體現了現在生活的真實面,同時也揭櫫對未來創新的期待。

張樹森說,為期一天的論壇,主辦單位安排一連串緊湊而精采的議題,但對兩岸互聯網的各位先進來說,一天或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因為有太多的東西可以分享,太多的經驗可以交流,為此,身為主辦地的單位,對接下來幾天的參訪,安排了幾家在台灣互聯網領域上極具發展特色的單位,讓對岸的各位先進們可深入的瞭解台灣互聯網的發展,實地與業者對談。

他強調,感謝參與這次論壇籌備工作的所有單位,讓論壇得以順利展開,也再次歡迎所有來自對岸的朋友們,希望在論壇舉辦期間,各位朋友都能充分的交流,同時透過進一步的參訪學界及業界,可以達成更多新的結論,有助兩岸互聯網業者未來更進一步的合作。



資料來源:http://www.nownews.com

兩岸互聯網論壇/陳旻萃:台灣數位學習產業,遭蘋果衝擊


兩岸互聯網論壇/陳旻萃:台灣數位學習產業,遭蘋果衝擊



陳思豪

2012716 13:39



資策會教育研究所主任陳旻萃指出,台灣產業必須進行整合,還要做好數位匯流工作,這樣才能與國際一流大廠做競爭。(圖/記者邱榮吉攝)

記者陳思豪/台北報導

台灣數位學習產業,在過去10年有相當不錯的發展,但在蘋果電腦出現後,國內整體產業遭受相當大的衝擊。資策會教育研究所主任陳旻萃就指出,台灣產業必須進行整合,除了提升商品的品質與內容,還要做好數位匯流工作,這樣才能與國際一流大廠做競爭。

4屆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今(16)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展開,兩岸業界針對互聯網產業發展進行交流,並針對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數位教育等議題進行深入的討論。本次活動由台北市電腦公會、今日新聞網、台灣網、中國互聯網協會共同主辦。

回顧台灣數位學習產業的發展,陳旻萃表示,政府在2003年著手推動所謂的「5年計畫」,第一階段就是將所有內容平台,以及服務部份相繼數位化,建立數字學習產業的雛形。第二階段則從2008年到今年,在有一定的規模下,推動大型化軟硬體整合,並將產業推向國際,在多元場域做多元應用。

明年開始將進入第三階段,除了重視產業創新,還計畫讓各個民間角落包括校園、博物館相繼數位化,最後做內容授權的建立,在將產業推向國際化。陳旻萃說,回首過去,有7成以上的數位化內容都由外商來製作,但現在絕大部份都以揪轉換為台灣業者的產品。


展望未來,她認為台灣必須思考整個產業如何創新,最重要的就是海外產值的提升,目前台灣數位學習已經相當成熟,未來可以好好思考如何輸出海外,並擴展海內外智慧學習的運用。

但陳旻萃也特別提醒,台灣的數位學習產業在過去10年有相當不錯的發展,但自從蘋果出現後,改變了整個生態,也讓國內不少產業飽受挑戰與衝擊。

她補充,蘋果採取產業鏈全包的模式,將所有的內容做有效的整合。在需求面上,他相當重視使用者的心態,將產品進行精心的設計,取得市場的青睞。在市場面上,除了開發優良的產品與軟體,也有大量互動工具,整合全部的內容,放在它的載具(電腦)上,這些對台灣內容、軟體開發者來說,都是極大的衝擊。

目前台灣的軟硬體整合,只是將東西放在電腦裡頭,但內容無法和蘋果相比,效益也相當有限,以電腦輔助教學為例,如果有載具卻沒有應對的內容,還是無法帶給消費者太大的改變,因此如何進行深度的整合,恐怕會是個重大關鍵。


此外,蘋果推出的iTunes,也有效的整合所有內容,各種格式的媒體都能在他的入口網站,能提供所有的服務,這也是我國業者所需要深思的 因為它的APP,已經徹底改變了使用者的消費行為。

陳旻萃認為,台灣未來在推動數位學習產業上,必須以「三創」為核心,三創就是創意、創新、創業。推動內容匯聚、推動整合創新,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此外,蘋果推出的iTunes,也有效的整合所有內容,各種格式的媒體都能在他的入口網站,能提供所有的服務,這也是我國業者所需要深思的 因為它的APP,已經徹底改變了使用者的消費行為。

陳旻萃認為,台灣未來在推動數位學習產業上,必須以「三創」為核心,三創就是創意、創新、創業。推動內容匯聚、推動整合創新,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兩岸互聯網論壇/「建構未來互聯網新生活」 獲四大共識

兩岸互聯網論壇/「建構未來互聯網新生活」 獲四大共識


Grace Huang

2012年7月16日 18:31

  • 2012第四屆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在台北舉行,兩岸互聯網業者齊聚一堂。(記者邱榮吉/攝影)


記者黃憬真/台北報導

2012年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16日在台北盛大舉行,來自於兩岸業界200餘位代表,圍繞「建構未來互聯網新生活」主題在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數位教育等領域進行一整天的深入交流與研討,最後在進一步推動兩岸互聯網行業的合作與發展上,兩岸雙方達成四大共識。

2012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由台北市電腦公會、今日新聞網、台灣網、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16日上午起在台北盛大登場,來自兩岸業界200多位代表參加,以建構未來互聯網新生活為主題,電腦公會顧問龐建國在致辭時期許兩岸互聯網業者聯手,創造一個華人新世紀;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高新民則強調,兩岸互聯網交流與合作必將實現互利雙贏。

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今年進入第四屆,台灣網總經理兼總編輯劉曉輝指出,論壇自2009年舉辦以來,提供了兩岸互聯網業者交流及溝通平台,過去3年的成就 深受兩岸業界的歡迎和讚譽,今年再度在台灣盛大舉行,除共同展望兩岸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外,同時也展示第3屆數字內容大賽的設計成品。

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上午從數位學習未來趨勢、兩岸互聯網發展現況、電子商務未來趨勢等面討論;下午則針對行動互聯網加值服務、數位影音在行動互聯網服務、社交網站遊戲產品全球化行銷和互聯網旅遊新生活等主題,進行多場精闢交流的分論壇專題演說。

參與論壇的兩岸互聯網專家和業界代表,把握機會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數位教育等領域進行一整天的深入交流與研討,最後並達成第四屆兩岸互聯網發展論壇四大共識。

首先是兩岸互聯網業界應積極推動建立經常化、制度化的交流機制,積極開展相關產業與領域的交流合作,謀求兩岸互聯網行業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再來是應日益慢慢推展到民眾生活的各方面,還有兩岸業界應積極推動互聯網的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不斷為兩岸民眾的便利生活和溝通交流提供新服務、新手段、新平台,建構未來新生活,讓互聯網發展能更好的為兩岸民眾謀福祉。

第三,目前互聯網已廣泛深入到兩岸經濟建設與發展更深層次和更寬領域,因此兩岸業者應趁此機會,發揮各自特色與優勢,相互交流與學習,進而兩岸可以優勢互補,相互合作,共創雙贏。另外,應積極發揮互聯網對經濟發展的帶領作用,促進兩岸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而推動兩岸經濟合作與發展。

最後,互聯網可說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而互聯網文化已成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因此兩岸業界應加強在文化傳播、文創產業、網路文化消費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開闢網路文化空間、搭建文化服務平台,推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繼承與發展,豐富兩岸民眾精神文化生活。

http://www.nownews.com/2012/07/16/162-2834868.htm